导航背景
國貿大廈,老深圳人心中永恆的豐碑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12-05 11:07:41    文字:【】【】【
摘要:国贸大厦,这座矗立在深圳繁华都市中的巍峨建筑,不仅以其160.5米的高度傲视群雄,更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象征意义,承载着老一代深圳人难以磨灭的记忆。它曾是“深圳速度”的代名词,那“三天盖一层楼”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在人们口中传颂,成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深圳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本台綜合報道】国贸大厦,这座矗立在深圳繁华都市中的巍峨建筑,不仅以其160.5米的高度傲视群雄,更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象征意义,承载着老一代深圳人难以磨灭的记忆。它曾是“深圳速度”的代名词,那“三天盖一层楼”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在人们口中传颂,成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深圳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回首往昔,1979年至1983年间,两万基建工程兵响应国家建设经济特区的号召,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片热土上。他们之中,有身经百战的将军,有初出茅庐的新兵,但无论身份如何,都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征程。马成礼(已故),作为基建工程兵00019、00049部队(师)的副参谋长,正是这支英勇队伍的领航者。他率领着八个连、2000名官兵的先遣团,率先踏上了深圳这片荒芜的土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开拓之旅。
      在那个时代,深圳还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到处是杂草丛生、泥泞不堪的景象。然而,基建工程兵们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他们发扬敢打敢拼、不怕牺牲的精神,以铁一般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投身于深圳的初期建设中。在马成礼的亲自指挥下,他们几乎承担了当时所有的土方工作,从福田区竹子林开始,一步步将城市的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5倍。这不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是一次历史性的壮举。
      为了更好地学习先进的建筑经验和技术,马成礼还带领团队前往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考察学习。他们不畏艰难、不惧挑战,以开放的心态和敏锐的洞察力,吸收着世界各地的建筑精华,为深圳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建工程兵的队伍不断壮大,从最初的2000人发展到后来的两万人。他们成为了深圳建设的主力军,参与到了一个个重大基建项目中。红岭大厦、市委大厦、深圳电子大厦等一座座高楼大厦,在他们的双手中拔地而起,成为了深圳这座城市的新地标。这些建筑不仅见证了深圳的崛起和发展,更凝聚着基建工程兵们的心血和汗水。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1983年9月15日,随着国家一纸红头文件的下发,两万基建工程兵就地集体转业。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转折和考验。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前进的脚步。相反,他们以一种更加坚定的姿态,继续投身于深圳的建设和发展中。
      马成礼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随部队集体转业后,担任了原深圳物业发展总公司的总经理。他接手的第一个大型工程,就是建造53层的国际贸易大厦。这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不仅要求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建设任务,更要展现出深圳经济特区的超前发展速度和雄伟姿态。


      在国贸大厦的建设过程中,共有7家省级以上建筑企业参与投标。经过激烈的竞争和严格的评选,最终由中建三局中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基建工程兵们的使命就此结束。相反,他们以一种更加深入的方式参与到了项目的建设中。从基坑土方的开挖到主体结构的施工,从施工图纸的修改到施工进度的把控,基建工程兵们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与中建三局的施工队伍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共同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空前高速度。这一速度不仅超越了同时期香港和美国的最高记录,更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值得一提的是,国贸大厦的基坑土方工程正是由基建工程兵们亲手开挖的。他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而这座大厦的地下三层停车场设计,更是成为了当时深圳地下空间运用的典范。在那个时代,能够提前规划建设三层地下停车场,无疑是一件极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举措。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基建工程兵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如今,国贸大厦已经成为了深圳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它不仅见证了深圳的崛起和发展,更承载着老一代深圳人的记忆和情感。每当人们走过这座大厦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仰望它那高耸入云的身姿,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和自豪。因为这座大厦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丰碑,它永远铭记着那些为深圳建设付出过辛勤汗水和青春岁月的基建工程兵们。他们的名字或许已经被岁月所遗忘,但他们的功绩和精神却将永远镌刻在深圳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不断超越。


作者简介

      聂进良,1962年出生。父亲聂兴球,曾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浙江福建和抗美援朝,1964年底转业到贵州工作。1979年11月,聂进良踏着父亲的足迹,从贵州参军,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部队。先后担任基建工程兵第31支队(师)司令部警通连公务员、通信科译电员。1983年他随深圳两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地方国企工作,先后担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党支部书记;担任《深圳特区的拓荒者》一书执行主编并出版了31支队大量史料。参与策划了纪录片《基建工程兵在深圳》的摄制工作,现为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理事兼部长,中共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党支部委员;博鳌国际候鸟大会组委会/深圳市候鸟之家健康旅居研究院副秘书长;中华聂氏宗亲协会副秘书长。
来源:基建工程兵战友之家公众号
本官网所刊登的新闻版权归香港国际电视台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访问统计